张大妈家的一把木耳-菏泽网

张大妈家的一把木耳

2020-08-08 16:56:20 来源:人民网
这是今年的第4茬木耳,大棚里的菌包已经被摘得差不多了,一些刚晒好的木耳,装在白色编织袋子里,等待售卖。木耳一年能熟7、8茬,再过个十几天,张大妈家又会收获一批新成熟的木耳。

张秀荣大妈家的木耳大棚。新华网 梁甜甜摄

03:00

天还黑着,张大妈和儿子下地干活了,他们要去院子里的木耳大棚里摘木耳,一般会忙活到中午11点多。每年的4月到9月,是娘俩最忙的时候。

4月底,他们开始购买木耳菌袋,1万5千包左右。为了后期木耳长得好,刚拿回来的菌袋,会先静置1周。然后,菌袋会被一个个挂到大棚的架子上。

家里的大棚虽然只有“巴掌大”,但光是挂袋一个程序,对娘俩来说就是个不小挑战。有时,村里的志愿者们,都会来帮忙。

从挂袋到头茬木耳成熟,大概需要50多天时间。

张大妈今年67岁,大儿子许多年前因救人去世了,老伴因此一病不起常年住院。她41岁的二儿子刘振义,2011年外出打工时,遭遇事故也身患残疾。最难的时候,家里没有经济来源,是村里远近闻名的贫困户。

8月6日,张秀荣和儿子刘振义在自家木耳大棚里采摘木耳。新华网 曹桢摄

13:00

中午稍作休息,下午13点,娘俩就又到大棚里去摘木耳了。母子两个人才顶别人家一个壮劳力,只能起早贪黑少休息,太阳下山他们才收工。

6月末,头茬木耳熟了。

挂袋累,摘木耳更累。从头茬开始,每隔十多天,木耳都会熟一批,一直持续到9月。这期间,张大妈娘俩每天都要在大棚里蹲下站起个上百次。

张大妈说,照料木耳就像伺候孩子,热了不行凉了不行,水给多了不行给少了不行,风吹着不行闷着也不行。温度、湿度、通风都格外重要。天热浇水木耳长得薄,咬着不劲道;天冷浇水木耳长得厚,吃起来口感面。把握好度,木耳才好吃。

2014年,张大妈四处借钱,和儿子开始学习种植木耳,在当地政府指导和支持下,当年净收入9000余元。2015年,张大妈又增加了木耳的种植数量,当年净收入达到3万元。种木耳种出了名堂,张大妈家也摘掉了“贫困户”的帽子。

张秀荣和刘振义将晾晒好的木耳装袋。新华网 曹桢摄

22:00

天热的时候,夜里是给木耳浇水的时间。从22点到转天早上8点,每隔一两小时,就要给木耳浇一次水。儿子刘振义自己研究了电子浇水法,在屋里按个键,屋外大棚架子上的喷头就开始喷水了。

再过5个小时,娘俩又要起床干活了。除了摘木耳,刘振义还打理着自家的电商平台。

认识电脑、开机、搜索网址、卖木耳……刘振义在当地政府组织的电商培训班上,一点一点学起来。掌握了新方式,自家木耳的销路,逐渐被拓宽了。现在,80%的木耳收入,都来自电商平台。

2015年,在张大妈一家的带动下,村里11户农民也开始种木耳,他们和张大妈一同组建了张大妈黑木耳种植专业合作社。2019年,合作社种植30万袋木耳,实现销售收入70多万元,户均收入3万多元。今年,当地政府帮张大妈注册了商标“张大妈一把木耳”,目前商标在审批中。

张大妈捧着一篮晒好的木耳。新华网 焦鹏 摄

小康路上不仅不掉队,还要站稳脚。好政策,是敲门砖;电商,大有可为;勤劳,让生活更有奔头。

  凡未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的网站,不得转载本网及菏泽日报、牡丹晚报所属各媒体电子及平面的稿件与图片,特此郑重声明。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,如擅自转载、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,本网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其相关责任。
关于我们 | 广告服务 | 网站留言 | 版权声明 | 网上订报 | 网上投稿 | 不良信息举报 | 招聘版主
中共菏泽市委外宣办 菏泽市政府新闻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SEO技术服务QQ:451652942
Copyright© 2004-2015 heze.cn All rights reserved.中国菏泽网 版权所有